
第5章 直角三角形 5.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并能利用“两锐角互余”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探索、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定理. 重点:掌握利用“两个锐角互余”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难点: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 在小学时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用手上的三角板和量角器作直角三角形,并和小组成员一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1:如何用量角器验证直角? 问题2:如何用三角尺验证直角? 探究点一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例1】如图,将Rt△ABC(∠B=25°)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等于( ) A.65° B.80° C.105° D.115° 【解析】因为在Rt△ABC中,∠B=25°,∠C=90°, 所以∠CAB=65°. 由旋转的性质,得∠C1AB1=∠CAB=65°,且旋转角为∠CAC1. 因为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CAC1=180°-∠C1AB1=180°-65°=115°, 所以旋转角等于115°. 【答案】D 【方法总结】熟知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所示,已知AB∥CD,∠BAF=∠F,∠EDC=∠E,求证:△EOF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有关角的问题时最常用的定理,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题欲证△EOF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E+∠F=90°即可,而∠E=(180°-∠BCD),∠F=(180°-∠ABC),由AB∥CD可知∠ABC+∠BCD=180°,问题即可得证. 【解】因为∠BAF=∠F,∠BAF+∠F+∠ABF=180°, 所以∠F=(180°-∠ABF). 同理,∠E=(180°-∠ECD), 所以∠E+∠F=180°-(∠ABF+∠ECD). 因为AB∥CD,所以∠ABF+∠ECD=180°, 所以∠E+∠F=180°-×180°=90°, 所以△EOF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总结】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和为90°,可知另一个角为直角,即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点三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3】 如图,△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AB=10,AC=8,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AE=AB,DF=AF=AC,再根据四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因为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DE=AE=AB=×10=5,DF=AF=AC=×8=4,所以四边形AEDF的周长=AE+DE+DF+AF=5+5+4+4=18. 【方法总结】当已知条件含有线段的中点、直角三角形等条件时,可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连接中点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进行求解或证明. 探究点四 直角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 类型一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关系 【例4】 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交AB于点E.求证:FC=2BF. 【解析】根据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联想到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因此连接AF,得到△AFB为等腰三角形.又可求得∠B=∠C=∠BAF=30°,进而求得∠FAC=90°.取CF的中点M,连接AM,就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解】如图,取CF的中点M,连接AF,AM. 因为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F=BF,所以∠BAF=∠B. 因为AB=AC,∠BAC=120°, 所以∠B=∠BAF=∠C=(180°-120°)=30°, 所以∠FAC=∠BAC-∠BAF=90°. 在Rt△AFC中,∠C=30°,M为CF的中点, 所以∠AFM=60°,AM=FC=FM,所以△AFM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F=AM=F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