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5194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 课件(共18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日期:2025-09-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13594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内嵌,第七,下册,九年级,教版,化学
  • cover
(课件网) 初中 九年级 化学 酸及其性质 第二课时 1.认识浓硫酸,记住其主要物理性质;认识其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通过探究盐酸和硫酸的组成和结构,性质与变化,认识酸的通性; 3.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信息 学习目标 活动天地7-1:认识浓硫酸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质质 量分数 打开瓶塞 时的现象 其他 无色 粘稠油状 无气味 1.84 98% 无现象 吸水性 腐蚀性 浓硫酸 浓硫酸的稀释 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温馨提醒: 浓硫酸沾到皮肤如何处理? 浓硫酸 水 操作一 操作二 先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酸入水 沿器壁 勤搅拌 温故与知新: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化合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 非金属 镁 生锈的铁钉 主要成分Fe2O3 碳酸钠Na2CO3 实验所用药品: 镁条Mg 碳酸钠 Na2CO3 紫色石蕊试液 稀硫酸 生锈铁钉 主要成分Fe2O3 注意: 1. 稀硫酸有一定的腐蚀性,实验时注意安全。 2. 注意观察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上。 3. 药品用量(液体药品1-2ml). 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探究:硫酸是否能与这些物质发生反应 加入稀盐酸后的现象 生锈的铁钉 镁条 碳酸钠 紫色石蕊试液 过一会有气泡产生 镁条逐渐消失,产生气泡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碳酸钠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 实验探究:硫酸是否能与这些物质发生反应 为什么上述实验中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产生类似的实验现象? H+ 稀盐酸微观示意图 稀硫酸微观示意图 Cl- H+ Cl- H+ H+ H+ H+ H+ H+ Cl- SO42- SO42- 发现与思考 Mg + 2HCl = MgCl2 + H2↑ Fe + H2SO4 =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Na2CO3 + H2SO4 = 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MgCl2 Na2CO3 Na2CO3 NaCl 请仿照物质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尝试写出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 + H2↑ FeSO4 Na2SO4+ H2O + CO2↑ Na2SO4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化合物 单质 氧 化 物 酸 盐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 非金属 物质的分类 Mg + 2HCl = Mg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1.酸+金属 → 盐 + 氢气 2.酸+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3.酸+某些盐 →新酸 + 新盐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酸的通性 H2CO3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Na2CO3 + 2 HCl = 2NaCl + H2O + CO2↑ Na2CO3 + H2SO4 = Na2SO4+ H2O + CO2↑ 归纳与总结 复分解反应 AgNO3 +HCl = AgCl ↓ +HNO3 Ba(NO3)2 + H2SO4 = BaSO4↓+ 2HNO3 酸的差异 Ba (NO3)2 + HCl = 归纳与总结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性质决定用途 实验室制取氢气 处理碱性污水 用作金属表面清洁剂 浓硫酸 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你都掌握了吗?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快来说一说吧! 课堂检测 ——— 比一比,谁最棒! 1.酸具有酸的通性原因是( ) 2.盐酸和稀硫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 A 能与金属反应 B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 能使指示剂变色 D能溶于水 B B A.酸都有酸根 B.酸都能解离出H+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3.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出盐酸和稀硫酸的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镁条 C 碳酸钠固体 D硝酸钡溶液 D 课堂检测 ——— 比一比,谁最棒! 4.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    色溶液。 (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