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种树郭橐驼传 第二课时 顺天致性养树木 休养生息理人民 任务五 柳宗元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请尝试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以分析 思辨表达 知人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柳宗元作为政坛新锐,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借此文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论世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 《旧唐书·食货志》 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 陆势《均节赋税恤百姓》 论世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曲尽种植之妙,非特为种植作也,与《捕蛇说》同一机栝。 ———楼肪《崇古文诀(卷十二)》 任务六 本文是什么文体? 你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文学阅读与写作 文体知识一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 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种树郭橐驼传》结构符合“传”的基本要求,从人物的名姓、籍里、职业写起,以生平事迹、所言所行为主,最后以论赞作结。不过,符合文体结构不等于没有创作个性,柳宗元将文章的主要道理从郭橐驼口中说出,事件的记述和论赞的分量都较轻,这其实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写法。 柳宗元以写奇人奇事来讽喻时事的“传”还有:《童区寄传》《宋清传》《梓人传》等。 文体知识二 寓言具有双重内容结构的特点:结构的表层是一个故事, 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体”;结构的里层是作者所寄托的 另外意旨或给人的启示,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意” 。 “寓体”和“寓意”紧密结合,既有故事性,又有寄托性,这就是寓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说,寓言的特点是运用一个故事寄托另外的意旨,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重内容结构。这就是寓言的本质特征。 如果作者自己不点明寓意,那就必须采用拟人、夸张、变形等手法,跟真实生活拉开距离,这样才能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发掘故事的寓意。(陈蒲清《寓言传》) 顾炎武《日知录》:稗官之属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种树———养民 繁政扰民———宽政解缚、与民休养生息 清代学者储欣认为:“顺木之天”,其义类甚广,为学养生,无不可通。清代另一学者何焯认为后两段应删去,他认为删掉之后会使意蕴更加丰富。你认为郭橐驼种树还有何寓意?请你以“以郭橐驼之道,移之……亦可!”开头写一个片段。 【示例】以郭橐驼之道,移之育人亦可! 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孩子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长不 抑耗其实,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孩子,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束缚 或戕害孩子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 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 不成钢,动辄体罚。 任务七 《种树郭橐驼》宣扬的是道家思想吗? 与《佝偻承蜩》《庖丁解牛》等有何异同? 比较鉴赏 03 (一)佝偻承蜩 《庄子》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