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0191

7.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717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形的,认识,测量,教案,人教,数学
  • cover
7.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及教科书P95~96“应用提升”第2、3题,完成教科书P97~99“练习十九”中第5、11、12、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长度单位、线和角的初步认识及观察物体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线和角的初步认识及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本学期学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及观察物体的知识进行结构化整理。 【教学难点】 整理、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引入   1.整体回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和图形相关的知识,回忆一下有哪些? 可以以单元为序列举:观察物体,毫米、分米和千米,线和角的认识。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一起来整理复习一些和图形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合作整理   1.整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知识。 (1)师:以小组为单位,翻开教科书梳理毫米、分米和千米及线和角两个单元的知识点,并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 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逐一交流展示,并针对整理成果提出补充意见。 (4)修改完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非常棒!下面是小红整理的“知识结构图”。(课件出示) 师:请你参考小红整理的“知识结构图”画一画,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整理方案。 (5)整体把握。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有面、线和点,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我们认识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在图形中可以找到这些。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课件出示) (6)应用提升。 课件出示教科书P95“应用提升”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第(2)题先引导学生讨论这条直线怎样画才能使图形内的直角增加到3个。明确操作方法后示范操作,师生共同完成。也可以展示错误画法,学生讨论。 2.整理观察物体的知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6“应用提升”第3题。 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象每个学生观察到的应该是哪个图,再连一连。 (2)整理归纳。 师: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常常是不同的。长方体的表面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课件演示长方体的展开图)。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7“练习十九”第5题。 (1)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理解,获得信息。 如:在图上圈一圈重点字、划去多余的条件等。将文字信息和图上位置一一对应起来观察,找准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对应的信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第(2)问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估算的策略。 2.完成教科书P98“练习十九”第11题。 (1)读题明确操作要求。 (2)展示学生的作业,重点交流操作方法。 3.完成教科书P98“练习十九”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后,强调画直角的操作步骤。 4.完成教科书P99“练习十九”第13题。 (1)先想一想站在①、②、③号位置看到的物体是怎样的?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整理,先让学生回顾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一些和图形相关的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渗透分类意识,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然后出示教科书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尝试参考完善自己的整理方案。通过再次整理,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查遗补漏。整理后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丰富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物体的整理,设计时,以一道习题引入,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向学生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