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间隔排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第86~87页的内容。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 2.能用恰当的方式表示间隔排列的规律,如符号、字母等,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间隔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1.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 2.学会用不同方式表示间隔排列的规律。 1.深入理解间隔排列规律中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的原因,体会一一对应思想。 2.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物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你能发现这些排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导入新课“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比较。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中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的排列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呢?鼓励学生尝试用符号(如□○□○□○……)或字母(如ABABAB……)来表示。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表示方法,教师进行展示和点评,强调表示的规范性和简洁性,板书: 用符号表示:□○□○□○…… 用字母表示:A B A B A B…… (2)数量比较。 组织学生分别数出图中每组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完成表格填写。 板书: 小兔(8)只 木桩(13)根 夹子(10)个 蘑菇(7)个 篱笆(12)块 手帕(9)块 让学生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并请学生举例说明。 (3)深入探究规律原因。 教师: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引导学生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依次圈一圈。 让学生动手操作圈一圈,然后思考:最后余下的是什么?对于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进行这样的操作和思考。 小组内交流圈的结果和发现,教师选取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一一对应的过程,深入讲解一一对应思想,让学生明白因为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排列,最后会余下一种物体中的一个,所以数量相差1。 2.画图探索。 (1)教师:一个隔一个画□和○,□画4个,○最少要画几个?最多呢? 学生尝试自己画一画,小组讨论会出现几种情况,指名汇报,教师在同学的汇报基础上总结:□○□○□○□,□比○多1个; ○□○□○□○,□比○少1个; □○□○□○□○,□的个数和○同样多。 (2)教师:一个隔一个画□和○,□画20个。要使□比○多1个,两端的图形分别是什么?要使□比○少1个呢?什么情况下,□的个数和○正好同样多? 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小组讨论结果,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讲解。 (3)教师:同学们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像这样间隔排列的现象吗? 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排列的现象,并分析其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拓展思考。 男生和女生一个隔一个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你知道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有什么关系吗? 同学们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适时补充。 4.回顾反思。 教师: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发现的?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两端物体不同时,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相等。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就能发现数量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