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2357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48705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唐代诗人岑参,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情景导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内容,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1、作者介绍 有关资料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2、创作背景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包括:①描写边塞奇特风景。②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③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④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3、边塞诗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李白,字_____,号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 ⑵杜甫,字_____,世称_____、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_____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等。 ⑶岑参,唐代_____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_____》。风格与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5、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岑参( )( ) 强( ) 傍( ) 子美 杜工部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 现实主义 诗圣 诗史 三吏 三别 边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cén shēn qiǎng bàng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朗读课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故乡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用典。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疏通诗意 可怜 靠近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1、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赏析诗歌 2、重阳节大家都登高,为何要说“强欲”? 3、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4、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5、赏析名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同情。 2、写作特色 ⑴使用典故,想象。 ⑵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 1、根据理解默写 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⑵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