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5022

7《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394757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荷叶·母亲 冰心 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思维能力)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情景导入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散文集《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新知探究 ruì lián peng hàn dàn 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舒适。 pái huái qī zhē yīn bì 花开的好预兆。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遮挡,阻挡。 倾斜,歪斜。 遮拦: 荫蔽: 欹斜: 徘徊: 适意: 亭亭: 菡萏: 莲蓬: 花瑞: 新知探究 1.听示范朗读音频,然后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章。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朗读指导 新知探究 2.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学习任务一:朗读指导 新知探究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层次。 送莲(第1段) 忆莲(第2、3段) 看莲(第4~7段) 悟莲(第8、9段) 学习任务一:朗读指导 天气状况 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欹斜,无依无靠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1.小组合作,找找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请完成下面表格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新知探究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 学习任务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新知探究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应如何理解?在文中有何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和象征的手法。“心中的雨点” 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以及内心的烦恼、痛苦等,作者将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写出母亲是子女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最可靠的依靠和慰藉。 学习任务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新知探究 内容上: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升华主题。 结构上:呼应标题,总结全文。 学习任务二: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作用: 新知探究 本课的两篇散文诗都抒发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但在叙述视角与抒情方式上各有特色。 学习任务三:对比延伸 新知探究 探究: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金色花》与《荷叶 母亲》在视角、语言和情感上的差异。 (1)《金色花》 ①视角:以儿童视角展开 ②语言:充满童趣,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以调皮的姿态与母亲 “捉迷藏”,通过 “摇摆”“跳舞” 等活泼的动作描写,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 学习任务三:对比延伸 新知探究 ③情感:孩子默默陪伴母亲,用花香传递爱意,这种爱藏在孩童的游戏与幻想中,是稚嫩而纯粹的依恋。 (2)《荷叶 母亲》 ①视角:作者创作《荷叶 母亲》时已然成年,以成人视角展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