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23 ︽孟子︾三章 1.通过情境教学,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逻辑思维严密、论证铺排有力的方法。(语言运用) 2.分析《〈孟子〉三章》的核心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把握文章的观点与论证思路。(思维能力) 3.领略孟子的思想内涵,感受儒家思想的智慧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正义、道德的追求。(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4.探讨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自信)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大丈夫”呢? 大家或许会说,那些取得了非凡名誉和财富的人才可以。比如商业巨擘凭财富左右行业走向,名流人士以声望引领社会话题,确实容易被当作“成功”的范本。当我们抛开世俗的财富名誉标准,又该用什么尺度丈量生命的重量?今天咱们就一起从孟子的智慧里寻找答案。 新知探究 富贵不能淫 新知探究 任务一:文本初读,感古之大丈夫 课文朗读 (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朗读节奏。 新知探究 课文翻译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在字里行间探寻孟子心中“大丈夫”的真正模样。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真正,确实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新知探究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告诫 准则,标准 指丈夫 新知探究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正道。 新知探究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服,使动用法 新知探究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房子‘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样才称得上大丈夫!” 新知探究 文言知识 (3)尝试归纳总结。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同“汝”,你) 安居而天下熄(古义:安静,平静。 今义:定居。) 安居而天下熄(古义:太平。 今义:熄灭。) 子未学礼乎(古义:尊称对方,你。 今义:孩子。)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指示代词。 今义:判断动词。) 新知探究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 以顺为正者(古义:常法。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过多;放纵。) 与民由之(古义:遵从。 今义:缘由。) 新知探究 一词多义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可以) 得志,与民由之 (实现) 戒 戒之曰 (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妾妇之道也(法则,规律) 不得志,独行其道(道路) 道 新知探究 词类活用 ①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②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③贫贱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