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 题 单元复习《中国的外交》 课 程 目 标 2022年课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了解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4.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 5.了解1972中日关系正常化 6.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7.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 8.理解这一时期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教 学 目 标 1.历史解释:全面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2.史料实证:新中国外交方针及其特点和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实践和作用。 3.家国情怀:体会国家综合实力对国际地位的决定性作用。 重难点 重点:了解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难点:认识影响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理解这一时期外交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 教 学 流 程 教师行为 设 计 意 图 导入: 授课: 教 学 过 程 [图片材料] 考情分析 知识纲领 重点分析 必备知识 1.一个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和三大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3—1954) (1)目的:发展同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提出:①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②1954年周恩来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实践:①日内瓦会议 ②万隆会议 能力提升 探究1: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 探究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探究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探究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 史料研读 材料1: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材料2: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是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状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3:新中国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和财政经济较为困难的条件下成立的。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材料4: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苏关系的成熟期,并且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中毫无争议的权威。条件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设备和经济援助。作为回报,苏联外交官在联合国发起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台湾的国民政府转移到大陆的共产主义政府的活动。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5: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被牢牢地拴在了苏联阵营的战车上。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材料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四)真题演练 1.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而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