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659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 安塞腰鼓导学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180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北省,七年级,腰鼓,安塞,17课,下册
  • cover
《安塞腰鼓》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结合文章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读出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二、学习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2、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 四、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_____,1937年 出卷网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_____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写出加黑字的正确读音: 飞溅( ) 戛然而止( )羁绊( ) 晦暗( ) 磅礴( )( ) 颤栗( ) 烧灼( ) 瞳仁( ) 冗杂( ) 亢奋( )蓦然( ) 恬静( ) 3、解释词语含义: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4、初读课文 (1)填空 一捶起来就( ),(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是急促的鼓点;( ),是飞扬的流苏;( ),是蹦跳的脚步;( ),是闪射的瞳仁;( ),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 出卷网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 )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4)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 5、再读课文,思考: (1)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人什么感受? (2)课文除了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大量的短句,这些短句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从文中你感受到了“好 出卷网一个 _____的安塞腰鼓”。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2、 我认为文章主要应用_____的语气去读。(有道理即可) 3、自读课文,本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结合你的理解补充结构分析 (1--4)表演前奏--( )的腰鼓 (5-27)表演过程 --( )的腰鼓。 在这一部分主要从( )、( )、( )、( )四方面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及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28-30)表演尾声--( )的腰鼓 4、读课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 出卷网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5)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 (6)、本文主旨不仅仅赞美了安塞腰鼓,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除此之外还赞美了什么 七、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