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爆炸 1. 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有 、 、 、 等。 2. 燃烧是一种 、 的 的化学反应。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3.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 物质具有 (该物质称为 )。(2) 可燃物与 。(3)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 。 4. 如果在 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 ,就会引起爆炸;如果氧气的浓度 ,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范围 ,周围的空气迅速 ,也会发生爆炸。可燃性 和 ,与空气 ,遇 时都有可能发生 。 5. 为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要学习防燃、防爆的知识,熟记消防安全标志(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时),有“四禁止”:禁止 、禁止 、禁止 、禁止 ;“两当心”:当心 和当心 。当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漏时,不能立即开灯查找泄漏原因,因为开灯产生的电火花能 ,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1. (2023·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题 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2.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氮气 C. 汽油蒸气 D. 煤粉 3.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 食盐 B. 烟花、爆竹 C. 酒精 D. 罐装液化石油气 4. (2023·兰州改编)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 B.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可能发生爆炸 C. 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D. 车载香水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防火与灭火 1.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 燃烧,放出的热量 ;氧气 时,可燃物 燃烧,放出的热量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 ;在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中的碳元素会生成 ,甚至生成微小的 等物质。 2.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是一种 、 的气体燃料。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与血液里的 结合,使 丧失 ,导致人体 ,甚至窒息死亡。一氧化碳不能与水或澄清石灰水反应。 3.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 ,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 ,中毒严重者应立即 。 4.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防止燃烧条件的产生,不让燃烧的三个条件相互结合并发生作用。 5. (1) 灭火的原理:隔离或清除 ;隔绝 ;降温至可燃物的 。 (2) 灭火的方法:① 将可燃物撤离 ,与 隔离。② 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 隔离。③ 使用大量的冷却剂 燃烧物,让其温度 。 6. 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沿着疏散通道迅速离开火场,并拨打火警电话 求救。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如用 捂住口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