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67041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自然情怀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文本学习与探究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晨读早诵课件(共41张PPT)+学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9481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单元
,
赋登
,
泰山
,
记晨
,
读早
,
课件
(
课件网
)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文学 阅读与写作 素养进阶 1 单元文本学习与探究 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晨读早诵 篇目一 赤壁赋 读而知———郎朗求知,见多识广 1.作者 参见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 2.背景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这次变法的政治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指控苏轼诗册中部分诗句讥讽新法,加以弹劾,更说他“包藏祸心,怨望其上”,引发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心里十分苦闷。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安慰。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3.文体 赋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体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 读而记———孜孜善记,厚积薄发 1.实词 望(120个重点实词) 词义解析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又由空间的“远望”引申为时间的“远望”即“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希望,盼望”,后又由因每个人所期望的东西引申出“名誉、名望”;反义引申为“埋怨,责怪”;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向远处看,眺望 例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句意: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②盼望,期望 例句: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将在必修下册学习) 句意:日夜盼望着您的到来,怎敢反叛呢! ③临近 例句:并汾乔木,望秋先陨。(《采草药》) 句意:并州汾州一带的乔木,临近秋天就先落叶了。 ④怨恨 例句: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战国策·燕策二》) 句意:我如果没有受到重用,他们会轻视我;我如果受到重用,他们也将怨恨我。 (2)名词 ①希望,打算 例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意:三十天(您)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打算。 ②名望,声望 例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句意: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多得挤满了他的书房。 ③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例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句意: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秋天,农历七月十六日。 成语助记 望其项背 得陇望蜀 喜出望外 望穿秋水 2.虚词 (1)“之”的用法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②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⑦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⑧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2)“于”的用法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这,这时]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④于是饮酒乐甚[介词,这,这时]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⑥渔樵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