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0448

高中语文 4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作业练习)---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228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必修,选择性,练习,作业,课件
    (课件网) 4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 一、重点剖析 《修辞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那么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 解释。 答案 这句话出自《易传·文言》。 (1)“修辞”指的是言辞和文辞的选择、绘饰与策划。 (2)“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3)“修辞”是手段,“立其诚”是目的。 疑难 语境破 文章第7、8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的诚伪问题,但这两段中却没有提到“诚伪”, 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答案 没有偏题。第7、8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论述,由第6段“学说、言 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领起。“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 “一致”,“伪”则是说名实不一致、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致。 第7段从“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谈起,谈到“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进 而指出追求真理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保持“观察的客观性”,也就是“力求认识外 物的本来面目”,这个观点与前面“立其诚”的含义是一致的。第8段则辩证地阐述了如何 正确处理“发挥主体性”和“认识的客观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本段末句得出“对于世界 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这样的观点,从而又回到“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的 问题上。因此,作者虽然在第7、8段中并未提到“诚伪”,但其内容是紧紧围绕“诚伪”展 开的,与“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一致”相吻合,没有偏题。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请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呈现。 答案 《修辞立其诚》中,作者认为“立其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原因是什么 这样写的目的 是什么 答案 (1)①问题:哲学与科学在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常受到主观 因素的干扰。原因:一是人在观察现象时,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二是多年以来,人们 强调主体性的重要。 ②问题:学风不端正。原因:社会中有人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违反了追求 真理的学术宗旨。 ③问题:做人不说真话、讲实话。原因:世事繁杂,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造成人心扭曲。 (2)目的:阐明为什么要“修辞立其诚”,以及“立其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请梳理本文的结构层次。 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引论,提出问题。阐述自然状态中人的原始的品性,将所描述的自然 状态同他那时的社会状态对比,从而引向对自然状态的理解和思考的必要性的论述。 第二部分(第2—4段):本论,分析问题。从批驳错误观点和展开正面论证两个层面论证中心论 点。 第三部分(第5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本文与《修辞立其诚》相比,在提出论点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修辞立其诚》属于立论文,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并加以阐 释,然后引用《庄子》中的话对“诚”的含义进行阐释,由此提出中心论点。 《怜悯是人的天性》属于驳论文,作者先比较自然状态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不同特 点,然后驳斥霍布斯的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中心论点。 第4段中,作者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自己的分析论证的 答案 在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之后,作者又从正面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进行论证。 (1)运用反问:三处反问,语气强烈,有力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慷慨、仁慈 和人道都是怜悯心的体现。 (2)举例论证:以文明人的代表哲学家面对他人被杀害的事实为例,极具典型性,且描写具体,充 满嘲讽。这是卢梭对文明社会的嘲讽。 (3)对比论证:把野蛮人和哲学家(文明人)进行对比,突出人的天生美德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并 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褒扬和贬抑,进而论证自己的观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