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064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数学方程的意义 教案 (2)

日期:2025-09-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5555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方程,意义
  • cover
《方程的意义》关键课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62-63页做一做及相关内容及练习十四第3题。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用代数的思想来寻找和发现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然后尝试用含有字母的等式(即方程)表示出各个相等关系。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是让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过渡,其关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字母来代替不知道的量,即设未知数;二是找出相等关系并用方程表示出来。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方程的意义》是一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更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项飞跃,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方程的意义”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思维空间增大,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飞跃和认知水平上的一次提升。 学生在学习《方程的意义》之前,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数学谜等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些都为理解方程起着铺垫作用。 基于以上对学生的把握,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类、比较,归纳出方程的意义。教学中不能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如下: 体会等式的意义,建立等式的概念。教材里没有给等式下定义,只要求明白等式里有一个等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或者算式相等,利用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抽象成等式,区分不等式,理解等式的概念。 教学方程的意义,从形式上认识方程。直接出示方程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等式、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和没有未知数的等式等进行分类整理,更好地巩固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和“等式”是方程的两个显著特征。 用方程表示实际情境里的等量关系,深入体会方程的意义。方程不仅是等式的一种特殊形式,还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同样对待,让未知数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大大降低思维难度。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磁性黑板贴、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师(出示天平图):同学们,请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呀? 预设:天平。 师:天平在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 预设: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师:说得真好,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工具,我们就用它来学习新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仔细地观察,好吗? 预设:好 【设计意图:从天平入手,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用法,为课堂后面学习方程做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师(出示天平图1):天平怎么样了? 预设:平衡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