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为②楚怀王左徒③。 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族。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博闻④强志⑤,明于治乱⑥,娴⑦于辞令⑧。 (他)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⑨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对内就跟楚怀王一起谋划计议国事,发布号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 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应对各国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古文 注析破 ①楚之同姓:楚王的同族。②为:担任。③左徒:官名。④闻:学识。⑤志:记。⑥明于治乱:明 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治,指国家安定。乱,指国家动荡。⑦娴:熟练、熟悉。⑧辞令:应对的 言辞。⑨图议:谋划计议。 段解 介绍屈原的姓名、官职、才干和地位。 上官大夫①与之同列②,争宠③而 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他为了争夺光宠, 心害④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⑤宪令⑥, 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楚怀王命屈原创制国家法令, 屈平属⑦草稿⑧未定,上官大夫见 屈原撰写的初稿还没有定下来,上官大夫看到了 而欲夺⑨之,屈平不与⑩。 因 谗 就想强取过来,屈原没有给他。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诽谤 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 不知。 屈原说:“大王命屈原制定法令,众人中没有谁是不知道的。 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曰以为 ‘非我 每发布一条法令,屈原都炫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 莫能为’也。”王怒而疏 屈平。 没有谁能制定出来’。”怀王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①上官大夫:上官,复姓;大夫,官名。②列:朝列、班列。③宠:光宠,荣耀。④害:嫉妒。⑤造 为:创制。⑥宪令:国家法令。⑦属:撰 写。⑧草稿:初步写出的文稿。⑨夺:强取。⑩与:给予。 因:于是。 谗:说别人的坏话。 莫:没有谁。 伐:自夸,炫耀。 曰以为:“曰”和“以为”是同义连用。一说,“曰”为 衍文。 疏:疏远。 段解 写屈原被楚怀王疏远及被疏远的原因。 屈平疾①王听之不聪②也,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 谗谄③之蔽④明也,邪曲⑤之害公也, 说人坏话、奉承献媚、品行不正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损害国家;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他)忧愁深思,写了《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⑥也。夫天者,人之始⑦也;父母者, “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 人之本⑧也。人穷⑨则反本, 是人的根本。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 故劳苦倦极⑩,未尝不呼天也; 所以人们劳累辛苦、疲倦困苦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 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 遇到病痛或忧伤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呼喊父母的。屈原秉持公心, 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 之, 行为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王,却遭到小人的离间, 可谓穷矣。信 而见 疑,忠而被谤, 他的处境可以说非常艰难了。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移却被诽谤, 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他能没有怨恨吗 屈原写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 , 至于《离骚》,可以说两者兼有。(这部作品)往远处说提到帝喾,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10] 往近处说提到齐桓公,中间提到商汤、周武王,以此讥刺当世的事。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 (屈原在《离骚》中)阐明了广大崇高的道德,国家安定或混乱的条理, 靡21不毕见。[11]其文约22,其辞微23, 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字简约,他的言辞含蓄隐晦, 其志洁,其行廉24。[12]其称文小 他的志趣高洁,他的行为方正。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 而其指25极大,举类26迩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