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1098

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9000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 精读引领课 《铁杵成针》 齐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题解: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铁杵成针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磨成, 做成。 缝衣针。 作者简介: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 作品:《方舆胜览˙眉州》。 1.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句子检查 据义定音 磨 还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 2.没有标点符号的,要根据意思适当读出停顿。 读文检查: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读文检查: 学习任务一: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从对人物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人物的什么品质? ( 先自学,再合作交流。)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溪水的名字。 在四川省眉州市境内。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脚下。 交流品读 ___ ___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交流品读 世世代代相传。 完成。 放弃。 译文: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___ ___ ___ ___ (古代的人都有名和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交流品读 路过。 相逢。 老妇人。 译文: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___ ___ ___ 问之,曰:“欲/作针。” 交流品读 译文:(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老妇人。 ___ 说。 ___ 想要。 ___ 此时的李白心里会想什么?又会问什么呢?你觉得那位老妇人会怎样回答?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交流品读 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被她的意志感动。 ___ 回去完成了学业。 ___ 从对人物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人物的什么品质? 交流品读 持之以恒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交流品读 交流品读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拓展阅读 实现整合 1.借助注释。 2.扩词法。 3.联系上下文。 4.联系生活。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 零陵:在今湖南。 不足:不够。 拓展阅读 学习任务二: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3.你觉得怀素是个怎样的人?   拓展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 零陵:在今湖南。 不足:不够。 拓展阅读 译文: 怀素早年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因为贫穷无钱买纸书写,于是种植芭蕉万余株,用蕉叶来练习书法,并将住处命名为 “绿天”。但这样仍然不够练字使用,他就漆了一个木盘练习书写,还漆了一块方木板,反复在上面练习。到后来,木盘和木板都被他写穿了。 拓展阅读 实现整合 你觉得怀素是个怎样的人?   拓展阅读 实现整合 同学们,本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   巩固延伸 学以致用 结合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课后作业 谢谢同学们观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