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1845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4968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两位数,数学,人教,一年级,下册,笔算
  • cover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属于“数与运算”范畴的计算教学内容,它包括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两部分内容。它是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延续内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探究竖式计算算理和算法的重要基础。 而本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一节重点内容。它既是对已经学过的100以内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和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巩固和应用,又为后续多位数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学情分析 在学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前,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意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他们已具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经验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经验,知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我做了前测,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可以迁移之前经验,准确率很高。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正确率较低,主要错因是不知道要进位。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来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实现算法与算理的融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理解100以内笔算进位加法的原理,掌握算法。 难点:理解进位“1”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计算的过程和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板贴、小棒(红绿)、磁铁(模拟计数器)、直尺。 板书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 视频导入:前段时间,学校刚刚结束了一场大型活动,还记得吗?(运动会视频)其实,在运动会里也藏着很多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这是同学们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接力28人,拔河15人)根据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一共/相差)今天,我们就聚焦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参加接力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 解决问题:算式怎么列?(28+15=)为什么用加法?(表示两部分要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校运动会”引入,引导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计算的需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环节二:操作探究 活动开展 要求:(1)做。独立做一做,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或在纸上写一写。(2)说。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如何算的。 如果时间有多余,继续选择喜欢的其他方式算一算。 (学生探究,同桌交流,教师巡视/5分钟) 2.学生展示: A.摆小棒。(上台边摆边说) a.方法分析:看明白了吗?是怎么算的呢?结果是43,只看到了3个十?(圈出要捆的10根,换成1捆。) b.过程回顾:再来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1生)(电脑回顾) B.拨计数器。(黑板上展示,用磁吸代替珠子) a.方法指导: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b.关键强调:个位满十进一,圈出10个,拿走换成十位上1个。 C.写一写。(收集两幅作品:你看懂了哪幅?) a.口算。 b.竖式。(作者介绍) 先出示规范写法:进位小1哪里来的?“1”真的表示“1”? 出示错例:没有进位1。有什么不同?进位1的好处是什么? 出示错例:没有数位对齐。 教师示范板书:怎么对齐?(相同数位对齐)怎么算?先算哪位?(从个位算起,8+5=13)怎么写?(个位写3,向十位进1)为了不混淆,把1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