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2764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4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
  • cover
课题 语文园地六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紧扣教学重点,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梳理和总结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同形式结尾的特点。第二题让学生阅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两个场景描写,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第三题出示的两个片段,都是主人公在成长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回想自己成长中类似的“第一次”,把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场景描写的作用理解多停留在“写环境”的表层(如《慈母情深》厂房的压抑感),难以主动关联场景渲染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如《父爱之舟》庙会热闹反衬父子节俭的辛酸);对“日积月累”中节俭名言的背诵易流于形式,缺乏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如“一粥一饭”仅视为口号)。教学中需以“交流平台”的阅读方法为支架,通过对比《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的场景描写(如厂房与庙会的不同氛围),引导学生理解场景对人物情感的烘托作用;结合“词句段运用”中的节俭名言,联系家庭日常(如剩饭处理、文具浪费),将传统文化中的“俭”转化为具体行为准则,既提升语言鉴赏能力,又实现“文道统一”的育人目标。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会阅读,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交流写作时的情感变化。 ②语言运用:能正确地书写并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的能力。 ③思维能力:学习对比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④审美创造:根据所写事物,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较为丰富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初步具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思政元素:通过“场景描写作用分析”“节俭名言积累”等语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亲情与劳动价值的体悟,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培养用文字传递真情、以行动践行感恩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学习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语文园地”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学习“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数文人墨客曾赞美它;它,又是最渺小的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讲的就是这种爱。(父母之爱)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母子女之间浓浓的深情。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作者的感情有时是通过文中描写的场景表达出来的,有时是蕴含在一个个细节中。我们抓住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来品味,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 预设1.《慈母情深》第29自然段中的“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这处细节描写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和无私的爱。 预设2.从《慈母情深》第7自然段描写母亲工作场景的内容中,看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而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就是为了养活这一家子,从中也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们竭尽全力的爱。 预设3.从《父爱之舟》第3自然段写我和父亲住小客栈的内容中体会到了父亲对“我”深切的爱,还有“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