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2767

21.古诗词三首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29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三首,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21.古诗词三首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是以读写为主的课。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初步读懂古诗词的大意,对学习古诗词也有一定的热情。学生已积累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古诗学习方法,而本课中的诗歌比较简单、易懂,所以学起来相对容易。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初读课文,品读三首古诗,感受到体会作家笔下的语言文字美,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习本课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事物的美。 ③思维能力:讨论交流,辨析作者运用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手法写事物,体会这一写作手法的好处。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古诗,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思政元素:通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水意境,引导学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体会王维超脱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品格境界,培养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与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阅读导读页,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将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咱们先来读一读单元导读页上的这句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过渡:是的,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去领略世间万物的美好。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点。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齐读“四时景物皆成趣”。 预设:这句话我了解到这个单元的课文描写的是不同的景物。 2.读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要点。 由单元导读页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单元整体编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二:反复朗读,把握节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师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山居秋暝》来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板书课题(山居秋暝) 1.教师提问:你会背诵哪些写景的古诗? 2.介绍王维。(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二、反复朗读,把握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顺。(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情况) 2.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注意三字尾的停顿。因为古人作诗多为即兴吟诵,三字尾是一个主要的音步,之前的是每两字为一音步,三字尾中按意群可划分为1、2和2、1型。故本诗的朗读节奏为“○○//○○/○”。 3.教师示范朗读后,指导学生读好。 1.齐读课题。 2.预设1:望庐山瀑布。 预设2:春晓。 3.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环节三:赏析全诗,体会意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解诗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目:谁能借助注释说说“山居秋暝”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山居”指山中居所。“暝”的日字旁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