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6274

人教版(2024)一上 第一单元第4课《灵动的龙》课件(18页 内嵌视频)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791055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内嵌,18页,课件,灵动的龙,4课
  • cover
(课件网) . 万里长城是龙骨 中华土地是龙身 长江黄河是龙脉 我们是龙的传人 万里长城, 龙之脊骨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宛如一条灵动的大龙横卧在华夏大地。它沿着山势起伏,时而攀上陡峭的山峰,时而潜入幽深的山谷,那曲折的形态恰似大龙在灵活舞动。 人们常说,万里长城是“龙骨”,因为它就像龙的脊梁一样,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勇往直前。 山川里的 灵动龙踪 人们把这些山川河流叫做“龙脉”,意思就是它们像龙一样,给大地带来了生命和活力。 眺望祖国的山川,那连绵的山脉与蜿蜒的河流构成了一幅壮美画卷,仿佛能看到灵动的龙穿梭其中。 古人有言,“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意指地脉以山川的走向为标志,蜿蜒曲折,宛如龙行。 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三条主要的龙脉,它们也是中国主要的三条山脉的走向。 探寻祖国的 龙脉龙影 滴墨幻化 水韵飘逸之龙 山川大地为画布,勾勒出龙的雄浑轮廓,让龙的印记与天地共生 一滴墨也能于细微处唤醒龙的灵动身影,在墨韵流转间展现龙的飘逸神韵。 龙的联想无处不在,这是深深镌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龙之印记,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情怀。 书法艺术里 藏着的灵动变化之龙 古老的甲骨文里,“龙”字宛如一幅简单的写意画,勾勒出龙最初的模样。 金文时期,它变得更加规整、线条也愈发流畅,仿佛龙在岁月中逐渐舒展身姿。 小篆里的“龙”字,结构统一,透着古朴与神秘,恰似龙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庄重。 隶书中的“龙”字,笔画有了灵动的波折,好似龙在轻盈摆动;楷书的“龙”字,端庄大气,如同龙稳稳地镇守一方。 而如今我们熟悉的“龙”字,简洁而有力,延续着龙的精神与风采。 吴冠中画中的 灵动龙线条 同样角度的长城,在吴冠中的油画和水墨画中完全不同! 抽象水墨画通过灵动的线条和变化的墨色,把长城画出了像龙一样的韵味。它用更自由、更艺术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和灵动。 吴冠中以灵动和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长城轮廓。这些线条摆脱了具象的束缚,或蜿蜒曲折如游龙盘旋,或刚劲有力似铁画银钩,将长城的雄浑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画面充满动态与活力。 盛唐的 闪亮灵动之金龙 唐朝,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龙形工艺品,其中鎏金铁芯铜龙便是杰出的代表。 它通体鎏金,在光线的照耀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宛如一条来自盛唐的灵动金龙。其造型优美,姿态灵动,仿佛正腾云驾雾,展现出唐朝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唐朝小巧灵动的赤金龙 唐朝的赤金走龙,以其小巧玲珑的造型和灵动的姿态而闻名。 这些赤金龙虽然体型较小,但制作工艺精湛,细节处理细腻。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头沉思,仿佛在诉说着唐朝的故事。这些小巧灵动的赤金龙,不仅是工艺品的杰作,更是唐朝文化的生动体现。让我们近距离欣赏这些唐朝小巧灵动的赤金龙。 唐代.赤金走龙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心态积极乐观。这种社会氛围反映在艺术创作上,就表现为对灵动、活泼形象的追求。 唐代的审美观念倾向于自然、生动和富有生命力。 龙的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庄重、威严的刻画, 就像赤金走龙,其身体弯曲扭转,仿佛正在游动或腾飞,充满了动态美。 更加注重表现龙的灵动姿态和飘逸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