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预习检测 课文选自: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 所作,原名 。 《左传·僖公三十年》 《春秋左氏传》 编年史 左丘明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你知道吗? 预习检测 史书常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第一部诗歌总集 第一部神话集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春秋》 《左传》 《史记》 《汉书》 《诗经》 《山海经》 《论语》 《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褒贬”。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 《春秋》与春秋笔法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也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语言水平高超;叙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春秋》与《左传》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wéi fú gōng yuè fú fán zhuì quē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zhì qǐ páng 字词注音 疏通字词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因为 军:n-v.驻军 贰:从属于二主,有二心 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 公元前630年 郑 新郑 秦 晋 秦 军 秦晋围郑示意图 氾水 函陵 氾南 崤山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 军 转第二自然段 疏通字词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师:军队 子:对男子的尊称 是:这。是......也:判断句式 壮:壮年、年轻(时) 已:通“矣”,语气词。 烛之武 烛之武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焉:句末语气词,不译 疏通字词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 夜:n-状,夜晚→在夜里 烛之武 此 tip:方位/时间n+谓语v:n一般活用作状语 。 既:已经 亡:灭亡,使......亡 tip:在V+N中,若动作的主体N在V后面,则V译作使动。 敢:怎敢,岂敢。反问语气 执事:敬称,指办事的官员。 疏通字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鄙:边界,意动用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