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015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8300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 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1.B 2.C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据此完成3~4题。 3.该思想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的思想 C.因地制宜的思想 D.天人合一的思想 4.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 A.跨流域调水 B.毁林开荒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解析:第3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第4题,该理论主张人类应主动地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从选项中四种做法可以看出只有A项是正确的。 答案:3.D 4.A 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据此完成5~6题。 5.J.博丹的主张体现出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  ) A.人定胜天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地协调论 6.J.博丹的思想类似于以下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 A.孟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P.白兰士: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C.F.拉采尔: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D.贾思勰: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J.博丹主张各地区的人类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这与F.拉采尔的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类似。 答案:5.B 6.C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7~8题。 7.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8.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解析:第7题,由题干“内陆海水入侵”“水系联网”“调整农业结构”,可推知当地由于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从而导致海水入侵。第8题,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反映了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答案:7.D 8.C 9.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3)图④体现了人类什么样的环境问题道德观? 解析:第(1)题,图①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活动场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