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案 学习目标: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地区分布和产生原因. 3、说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概念及内涵、主要原则。 知识建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历史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思想 环境问题 采集渔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新技术革命时期 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 ; (3)人类 ,环境 。 2.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 ; 。 (2)表现: 和 。 (3)分布:(地域性)城市主要表现为 ,乡村主要表现为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 。 (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影响 三、可持续发展 1.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 、 和 问题日益突出 2、概念:既满足 ,又不危及 3、内涵: 可持续发展(基础); 可持续发展(目的); 可持续发展(条件) 4、原则: 原则、 原则和 原则 补充材料: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农药未加处理或任意排放引起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 水体污染 吉化厂爆炸造成松花江污染、北江镉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有害垃圾造成 城市附近垃圾成山 噪声污染 来自交通、工厂 、建筑、娱乐等造成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沿海的赤潮、日本水俣湾汞污染 生态破坏 森林环境调节的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巴西热带雨林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大规模毁林事件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破坏自然植被造成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北荒漠面积的扩大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过量排放CO2、氟氯烃等 南极臭氧空洞、青藏高原冰川萎缩 物种灭绝速度加速的趋势 过度捕猎、破坏生物生存环境 藏羚羊等稀有生物濒临灭绝 基础训练 1.下图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2、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完成下列要求。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图18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表示 ,它是决定 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6分)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5分)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分) 1.B 2.(1)C B A C B 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B方案 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 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用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