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一文科地理教案 设计人: 设计时间: 授课时间: 组长审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二、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三、知识链接: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 自学法 导学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必由之路【A级】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1)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 (2)趋势:若不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将最终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陷入绝境。 (3)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人类社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二十一世议程》 (1)通过时间及会议:1992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如开联和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全球《二十一世议程》. (2)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实施手段。 (3)《中国二十一世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的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二、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A级】 1、概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即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以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胁。 4、基本内涵 (1)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鼓砺经济增长。 (2)公平的观念:强调公平的观念,首先是代际之间的公平,其次是区际之间公平。 (3)环境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分因果。 (4)权力的观念,全人类、每个国家和地区、每个人都享有过健康富裕的生活的权力和平等发展的权力和正当的环境权力。 课堂活动:【B级】 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那些思想 只有一个地球1974———持续性观念;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权利的观念;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持续性观念;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公平性的观念。 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持续性观念 课堂活动:【B级】 1、上述两种生产至富的方式,那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那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掠夺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威胁。 2、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如材料二提到的例子,即发展了经济,又没有破坏生态环境。 六、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A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1~3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C )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