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5.2 熔化和凝固 【知识要求】 1.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2.知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现象。 4.能运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别。 温度计、计时器、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水、冰、海波、蜂蜡、松香、温度传感器、计算机 冰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物体,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化成水。请大家看PPT的动画…… 一、认识晶体 1.晶体: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如雪花、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如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例题讲解: 【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晶体的是( ) A.钻石、玻璃、塑料 B.铁、冰块、松香 C.沥青、食盐、海波 D.水晶、铜、石英 【解析】玻璃、塑料、松香、沥青都属于非晶体,而钻石、冰、食盐、水晶、各种金属都属于晶体。 【答案】D 二、固体的熔化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 2.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2)猜想与假设:熔化过程中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3)制订方案: a.实验器材有温度计、计时器、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水、冰、海波、蜂蜡、松香。 b.组装实验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c.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先在一个大容器(烧杯)里加上水,然后把要加热的容器(试管)放入加上水的大容器中。加热盛水的大容器,通过大容器里的水把热量传到要加热的容器里,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这种方法叫水浴法。 (4)收集证据与处理数据: 数据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海波的温度/℃ 蜂蜡的温度/℃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图5-2-4中的作图,在坐标系上描出各点,画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用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组成数字化实验系统,计算机可实时描绘出被测物质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 (5)分析与论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断升高。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1)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够继续吸热。 教师提问:1600℃的纯铁是什么状态?1600℃的钨又是什么状态? 学生回答:纯铁在1600℃时,熔化已结束,所以是液态;1600℃的温度低于钨的熔点,钨还未熔化,所以是固态。 教师提问:我国北方最低气温可以达-50℃,能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这里的气温?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50℃低于固态水银的熔点,水银处于固态。 例题讲解: 【例2】如右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解析】冰是晶体,其熔点是0℃,当烧杯中的碎冰块有大半熔化时,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0℃不变,大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当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0℃时,大试管中的冰与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无温度差,大试管中的冰就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 【答案】C 三、液体的凝固 前面我们已经做过冰的熔化实验,得到了冰的熔化曲线。现在,我们反过来,把一杯水放进冰箱冷冻,使它凝固成冰。教师引导学生观看PPT液体的凝固动画…… 1.液体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 (1)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