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5862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上课典案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4832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 了解诗歌体裁,熟读并背诵诗歌。 2.[重点] 感知诗歌内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庭中有奇树》 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啊,人生于天地,长于自然,没有什么比四时变化、缤纷万物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致了。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千年前的庭院,看一棵枝繁叶茂、花香馥郁的奇树和一个默默无言素手摘花的庭中人。她是谁 她为何摘花 她又为何久久地站立,默默无言 走进《庭中有奇树》,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教材新知                            1.辨析诗歌体裁。 资料卡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近体诗而言的诗体。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各种诗体的通称。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明确:《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这首诗在体裁上属于古体诗。   2.了解《古诗十九首》。 明确:《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3.朗读这首诗,注意读音。 ·教材写法                          【探究一】 疏通诗意 1.解释诗中重要的字词。 明确: (1)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2)华:花。 (3)荣:花。 (4)遗(wèi):给予,馈赠。 (5)盈:充满。 (6)致:送达。 (7)经时:历时很久。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连词义而成句意。 明确:庭院里有一株珍贵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生意盎然。我攀引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给予日夜思念的人。花的香气充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可是天遥地远,花无法送达亲人的手中。这花有什么值得珍贵的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花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探究二】 析行文之妙 请大家跟随诗中女主人公的目光,见其所见,思其所思,感其所感。(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在一方庭院中,我发现了一棵    的树,这棵树有    和    ,于是,我    ,想要    ,但是,我又想到    ,不禁感叹    。 明确:佳美、珍贵 茂密的绿叶 繁盛的花朵 折下一枝花 送给思念的人 所思之人离我很远 花再珍贵,若不能给予思念的人,又有什么价值 【探究小结】 在小小的庭院里,女主人公先惊见奇树,后观绿叶,接着赏繁花,而后折花,再生“遗所思”之心,却无奈地意识到路远难达,不禁心生感慨,叹别离之久。可谓浑然天成,层层写来,千回百转。下面是名人对此诗的评价: ①忽说物可贵,忽说物不足贵,何等变化!———朱筠 ②通篇只就“奇树”一意写到底,中间却有千回百折,而妙在由“树”而“条”,而“荣”,而“馨香”,层层写来,以见美盛,而以一语反振出“感别”便住,不更赘一语。正如山之蜿邅迤逦而来,至江,以峭壁截住,格局笔力,千古无两。———张庚 【探究三】 赏用字之奇 1.“馨香盈怀袖”中一个“盈”字称得上“一字千金”。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盈”是“充满”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香之浓,也暗示思妇手执花枝,已站立很久。手执花枝,良久站立,任花香充满怀袖,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2.你觉得诗中还有哪些字称得上“一字千金” 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示例一)“奇”。这个字本身就包含着一种赞叹与惊喜之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新鲜感,让平日里熟悉的草木变得不平常起来,更能凸显庭中人见到这棵树时的惊叹与喜悦。 (示例二)“华”和“荣”。此处都是指花,但不用“花”而用这两个字,更能显出花的华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