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7723

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2024)信息科技 《第17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1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义务教育,八年级,一册,信息,科技
  • cover
课题 第17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物联数据需采集”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物联网作为新兴领域,其数据采集是构建物联网系统的基础环节。教材围绕这一主题,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为理解数据采集的重要性奠定基础。接着详细讲解了数据采集的相关知识,包括数据采集的定义、目的和常用方法等。通过实际案例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采集方式,使学生明白如何从物理世界中获取有价值的数据。此外,教材还涉及到数据采集的过程管理,如数据的预处理、传输和存储等,培养学生对整个数据采集流程的系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物联网技术和其他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课标 摘录 1.感受物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的改变。 2.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数字设备支持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标 分解 学什么? 1.熟悉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从互联网中获取数据的方法。 3.熟悉物联系统中数据的传输与存储。 学到什么程度? 4.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的传感器。 5.能形成良好的物联网实验操作规范。 6.能发现物联网实例中数据的采集方式,从而了解物联系统与互联网络之间的紧密联系 怎么学? 7.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方法,并结合生活中的物联网实例发现其数据的采集方式。 学情 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在逻辑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的简单应用等,但对于物联网这一新兴领域的了解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听说过物联网,但对其具体概念和工作原理并不清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如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的算法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硬件连接、软件调试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物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要加强实践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数据采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此外,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学习 目标 1.信息意识:熟悉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的传感器 2.计算思维:进一步熟悉从互联网中获取数据的方法。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熟悉物联系统中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形成良好的物联网实验操作规范。 4.信息社会责任感:能发现物联网实例中数据的采集方式。能够了解物联系统与互联网络之间的紧密联系。 评估 任务 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的传感器。 2.能利用传感器获取数据,并结合生活中的物联网实例发现其数据的采集方式。 教 学 流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方式 引入 新课 展示一段智能家居的视频,视频中智能设备根据室内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空调和加湿器的工作状态,灯光根据环境光照强度自动调节亮度。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智能家居场景中,这些智能设备是怎么知道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呢?”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来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联数据需采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