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套子人生,书生命感悟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联读教学设计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所选古今中外小说,类型多样,风格各异,都是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本单元主题是“观察与批判”,而《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尤其能表现这一主题。《祝福》体现了鲁迅小说“为人生”的宗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装在套子里的人》则通过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套中人”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帝俄的专制统治对人们思想和灵魂的钳制与束缚,透露出呼唤自由的热望。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基础。但是,本单元小说意蕴深刻,需要学生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别鉴别。学生要做到这种程度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体味经典人物的魅力、思考社会主题,如何解决学生既有的问题和困惑,如何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与发现,都是教师教学要充分考虑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细读两篇小说,认识人物身上的“套子”类别及内涵。 2.探究“套子”与人物命运悲剧的关系,反思“套子”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别里科夫和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以知人论世,理解别里科夫和祥林嫂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并深入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从情境任务导入 同学们,我校决定举办一个以“品读经典,省察人生”为主题的中外经典小说读书分享会,分享主题有“多余人”“异化人”“套中人”。我班决定分享“套中人”这一主题,你将以别里科夫、祥林嫂为典型人物,从“识套子之内涵”“探套子之因果”“思套子之启示”三个方面分享你的读书感悟。 【评价导入】设置真实学习情境,以“套中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两篇小说进行思考,为下面研读思考“他们有怎样的套子”做好铺垫。 (二)任务一:识套子之内涵 从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引入,思考:如果别里科夫穿越到鲁镇,你认为他最可能成为谁?请给出你的答案并具体说明理由。 如果别里科夫穿越到鲁镇,我认为他最可能成为,理由如下:聚焦祥林嫂,总结她身上有哪些套子。 套子类别 文本依据 政权 鲁四老爷嫌弃她是寡 妇、再嫁,祭祀不让 插手,撵出家门等 族权 合伙将她掳走逼她再 嫁,贺老六死后大伯 收屋子等 夫权 拼死不嫁,守护贞洁, 被称为“祥林嫂”等 神权 鬼神之说,死后下地狱, 两个丈夫分等 封建礼教,封建迷信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毛泽东 套子类别 文本依据 外貌 套鞋、雨伞、棉大衣、 黑眼镜、穿绒衣等 生活 卧室象箱子,睡觉蒙脑 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