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3598

2.2.1 分子是什么课件(共19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 科粤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3514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2.1,九年级,化学,初中,2024,科粤版
  • cover
(课件网) 科粤版九上 2.3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第一课时 分子是什么) 1.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2.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路过花园时,还没有走近便远远闻到花香,走近餐馆,食物的香气让人食欲大增,物质怎么能在不接触我们的情况下,让我们感知到它们的 “存在” 呢?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干冰 氢气 水 二氧化碳分子 氢分子 水分子 银原子 铜原子 银 铜 由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 银原子的图像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 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图像 宏观物质 微观粒子 拆分 聚集 据统计,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 , 一滴水(20滴为1mL)中大约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 性质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你知道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吗? 一、分子 宏观解释 水蒸发 酒精挥发 蔗糖溶解 微观解释 分子在不断运动 湿的衣服经过 晾晒就会变干 酒香不怕 巷子深 蔗糖放到水里 会逐渐“消失” 性质二: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这些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2-3]在玻璃管的两端分别放置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塞紧胶塞。 性质二: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现象: 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 问题: 为什么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生成浓浓的白烟? 盐酸中挥发出来的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空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中,形成白烟。 氯化铵的生成过程 氨气 + 氯化氢 氯化铵 (NH3) (HCl) (NH4Cl) 化学变化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仍然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一、分子 在打气时,为什么空气能够被压缩进轮胎中?为什么压缩铝块没有明显的现象呢? 思考讨论 性质三: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情况下,对于同种物质: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固态分子间的间隔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分子间存在间隔 2.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 3.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分子间存在间隔 4. 6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40 L的钢瓶中。 分子间存在间隔 5.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 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运动的是(  ) A. 百花盛开 B. 花香四溢 C. 细雨蒙蒙 D. 雾霾满天 B 2. 我国古代诗人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景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可分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3.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水 B. 过氧化氢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C 4. 下列是悦悦在进行劳动时发现的现象及对其作出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用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内,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烧水至沸腾时,壶口冒白雾,说明水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 D 分子 什么是分子 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