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7315

第七单元 复习与关联-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常见的量 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80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七,常见,三年级,数学,人教,教案
  • cover
第七单元 复习与关联-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1.巩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及区别,掌握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2.熟练运用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进率进行换算。 3.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变化,掌握长方体表面的平面展开特点。 4.通过对比、分类、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角的分类与比较;长度单位与质量单位的进率及换算。 2.空间想象能力: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长方体的展开图。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演示法、问题引导法、游戏教学法。 2.学习方法:自主复习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活动:展示校园照片(操场跑道、窗户角、书本边缘)。提问:照片中有哪些线和角?数学课本的边属于哪种线?你的课桌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测量? 二、回顾整理 1.复习图形的认识。 2.复习图形的测量。 (1)单位换算口诀。 毫米厘米分米米,10进率要牢记;千米是米一千倍,克千克吨一千进。 (2)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3.复习观察物体。 (1)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常常是不同的。 (2)如图,长方体的表面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 4.重点突破。 (1)角的分类挑战。 ①用活动角模型演示角的变化,学生快速判断类型。 ②在图形中找不同的角。 错误辨析:纸上画的直角比黑板上画的直角小。 (2)单位换算闯关。 3千米=(  )米 5000克=(  )千克 50厘米=(  )分米 9000千克=(  )吨 (3)长方体展开图的剪拼。 小组合作将长方体纸盒剪开,观察不同的展开方式,总结规律。 实战演练 【例1】一根绳子对折后测量的长度如下图,这根绳子总长(  )厘米(  )毫米。 【解题点拨】 绳子的总长是2个5厘米2毫米。 【规范解答】10 4 【解题心得】根据绳子对折后测量的长度求原来绳子的总长要再加一次测量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答案。 【例2】豆豆在天平左盘和右盘中各放了一些食盐,从天平左盘中拿出10g食盐放入右盘中,此时天平平衡。若左盘中原有食盐60g,则右盘中原有多少克食盐? 【解题点拨】由题意可知,把10g食盐从左盘放入右盘,食盐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借助示意图,先明确原来左盘中食盐的质量比右盘多多少,再求右盘中原有食盐的质量。 【规范解答】10+10=20(g) 60-20=40(g) 答:右盘中原有40g食盐。 【解题心得】这道题是运用了画示意图法解决“移多补少”的质量问题。 课堂巩固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常见的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及区别,能熟练运用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知道它们的单位换算,还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及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反思   通过实物操作强化空间观念,学生能区分三线、三角,用单位换算口诀有效减少进率混淆。部分学生对“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角”表述不严谨,需加强语言的规范性。需多加了解有关质量单位的生活实例(如超市商品标签),深化理解。将长方体展开图设计为拼图游戏,激发探究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