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练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一、 语言文字运用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写文学短评,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奇特瑰丽的想象,杜甫《登高》中深沉凝重的家国之情,都可以加以评论。 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譬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善用白描”,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讲清楚诗人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 1. 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给“文学短评”下定义。 _____ 2. (仿写句子)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形式,结合本单元所学诗歌《短歌行》《琵琶行(并序)》,各举一个例子。要求:形式相同,内容相关。 _____ 3. 校文学社拟开展“致敬诗词经典,品析秋日佳作”诗评大赛。作为文学社成员,你准备积极投稿,打算撰写《登高》“说愁”的诗歌短评,请列出你的发言要点。 _____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刚从北门走进大明湖,就被美景惊艳:远处的千佛山一片雾蒙蒙,湖畔的草地上是一层薄薄的白,中间的湖面上水汽氤氲,对岸的树木与高楼变得虚虚实实、亦真亦幻。虽然没有春的蓬勃,没有夏的热烈,没有秋的多彩,__①__。如镜的水,枯柳残荷,加上几座朱梁画栋的楼阁,自成格调。漫步湖畔,眼前的风景宛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远处起伏的山构成了柔软的线条,湖面的薄雾则是恰到好处的留白。 缺少文化底蕴的景观即使能给人心灵的震撼,也是短暂的,真正能触动人心的,还是文化。的确如此,__②__,这里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晏公庙纪念着“齐天贤相”晏子,南丰祠诉说着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为济南百姓做的好事,稼轩祠吟咏着辛弃疾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豪迈情怀与人格魅力,秋柳园见证了王渔洋在大明湖畔写下轰动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而此时,这些留下无数历史记忆的建筑,已完美融入北国的雪景中,在惟余莽莽的天地间默默不语。是雪增添了大明湖的厚重感,让穿行在屋宇之间的人们倍觉自己的渺小。我们不仅要对自然心生敬畏,__③__。 4.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5.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