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7472

古诗词诵读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542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答案,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第25练 古诗词诵读   一、 名篇名句默写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两句运用借代的手法,以黄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纯洁和美好。 (2) 在《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两句通过典型的动作,将男子赴约等待心上人时的急切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 《诗经·静女》中,写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毫不吝啬地赞美的两句是“_____”和“_____。” (4) 《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此生无缘再与恋人相聚的忧虑和伤感,体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5) 《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满羁旅怀乡的愁绪。 (6) 《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人公高雅的形象,营造了清幽的意境。 (7)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8) 跨越时光的守望,在中国古诗词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许多鲜活立体的人物。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_____,_____”,塑造了一个感慨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亡国之君形象。 (9)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_____,_____”,曾被李清照化用为《浪淘沙》(帘外五更风)中的“一江春浪醉醒中”,以此抒发自己浓重的孤身漂泊之痛和国破家亡之悲。 (10) 《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牛郎、织女的爱情像流水一般温柔,又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 (11)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___,_____”两句以牛郎、织女的短暂相逢与世人无数次的相聚作了对比,写出了他们相会的甜蜜。 (12)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慨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与此情感基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一)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3题。 芣  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乡 村 四 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 《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 《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 D. “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出乡村的忙碌情景。 3. 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去者日以疏① 《古诗十九首》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 ①游子出城郊时,看到墟墓,有感于乱世而发。 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统领全诗,以富于形象的哲理警句作为序幕,对人生命运进行了深刻思考。 B. 诗人眼前所见图景触目惊心:埋葬死人的古墓被平成耕地,松柏也被摧毁化为柴薪。 C. “萧萧”形容秋风,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的声响,使人联想到死去的故人。 D. 最后两句看似游离之笔,却显示出了诗歌的跳跃性,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5. 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子 夜 歌 [南唐]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①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