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2330

【新教材备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7.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8550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数学,测量,认识,形的,-7.3,三年级
  • cover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任务型备课】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7.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内容】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P94。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线与角、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等知识,加深对图形与测量的认识。 2.会用用三角尺画角、用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等,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3.通过回顾整理和应用提升等活动,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画“知识结构图”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自主梳理的意识。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和图形相关的知识,你能对照数学书目录整理一下“知识结构图”吗? 学生尝试整理,小组交流。 2.下面是小红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预设1:生活中很多地方有面、线和点 , 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预设2:我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图形中可以找到这些角。 预设3: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常常是不同的。 预设4:长方体的表面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 小结: 3.导言:这节课学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第二部分 探究与发现 1.知识要点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例.连一连。 强调: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常常是不同的。 2.知识要点2: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例.下面( )沿虚线折叠后不能围成长方体。 明确:长方体的表面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同一个长方体,剪开的边不同,得到的图形也不同。但它们都有三组相同的面,每组中的两个面都不相连。 3.知识要点3:线段、射线和直线 例.连一连,说一说。 直线 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射线 直的,有一个端点,不能量出长度 线段 直的,没有端点,不能量出长度 强调: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 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4.知识要点4:两点间的距离 例.李叔叔要从邮局去学校,走哪条路最近 小结:根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判断出中间的红色路径最近,即中间直行的那条路最近。 5.知识要点5: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例.说一说: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方法一:用尺子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方法二:用圆规量出与一条线段同样长度的线段进行比较。 AB<CD 知识要点6:角的认识与分类 例. 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得到的图形是角。 ( ) 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 ) 锐角都比钝角小。 ( ) 7.知识要点7:画角 例. 分别以下面的三个点为顶点,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8.知识要点8:毫米、分米和千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进率是多少?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第三部分 巩固与提升 1.教材第99页“练习十九” 第13题。 2.教材第98页“练习十九” 第11题。 3.教材第97页“练习十九” 第1题。 4.教材第97页“练习十九” 第2题。 5.从李老师家到学校有4千米,到超市有2500米。从书店到学校有2千米。 (1)书店到超市的距离是( )米。 (2)李老师每分钟骑行 220 米,他20分钟能骑到学校吗? 第四部分 总结与评价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7.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线段、射线和直线 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角的认识与分类 画角 毫米、分米和千米 【教学反思】 _____ _____ _____ 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