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同步练习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读图回答1~3题。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估计灾害损失 D.控制灾害的发生 3.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森林火灾 C.瘟疫 D.洪涝 读某台风云图,回答4、5题。 4.图中台风可能发生在( ) A.北太平洋春季 B.南太平洋夏季 C.南印度洋秋季 D.北太平洋夏季 5.该云图获取的手段是( ) A.GPS B.GIS C.RS D.OPC 全球定位系统(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据此回答6、7题。 6.森林发生火灾时,GPS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火灾模型 B.绘制地图 C.灾情跟踪 D.火灾前兆监测 7.救灾物资空投时,利用GPS主要是为了( ) A.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B.提高空投精确度,让救灾物资尽快投入使用 C.缩短空投距离 D.减少人员伤亡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0年7月22日,台风“灿都”于22日13时45分在广东吴川市沿海登陆。据统计,此次台风造成广东、广西、云南3省622.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9人,直接经济损失55.4亿元。 材料二 材料三 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广西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 (1)当台风中心分别位于上图中A处和B处时,雷州半岛分别刮偏_____风和偏_____风(风向)。 (2)台风主要发生的季节是_____,描述上图中台风的运动轨迹是向__ _____方向移动。 (3)根据材料三图,判断台风最大风力最接近该地是什么时候( ) A.14时左右 B.16时左右 C.19时左右 D.22时左右 (4)材料三图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5)以下能反映这次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 (6)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目前,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是_____。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A,2选B,3选A。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第2题,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地理信息系统可估计灾害损失。第3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间断、大面积的滑坡等。 独具【规律方法】简单的遥感图片判读 (1)颜色:遥感图片上植被通常为红色,陆地为绿色,建筑物为灰色,水体为蓝色。 (2)形状:河流道路呈线状,道路宽度变化不大,河流向下游逐渐变宽。湖泊边缘比较圆滑,建筑物边缘形状较尖锐,城市呈块状。 (3)变化:河流不同时期变化明显,如洪水期与枯水期宽度差异大;植被覆盖率变化可反映在颜色面积变化上。水体污染前后颜色深浅不同,颜色越深,污染越严重等。 4、5.【解析】4选D,5选C。第4题,图中台风云图呈逆时针,属北半球,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第5题,此图片是利用遥感拍摄的卫星云图。 6、7.【解析】6选C,7选B。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由于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防灾减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 8.【解析】第(1)题,A、B分别位于雷州半岛的北侧和东侧,从而确定风向。第(2)题,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读图可知向西北方向移动。第(3)题,读图可知。第(4)题,台风中心风力最小。第(5)题,北半球台风呈逆时针。第(6)题,台风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