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8190

贵州省黔西南顶兴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432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期中,答案,试卷,语文,学期
  • cover
顶兴高级中学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宋元丰六年的那个初冬,见到月夜登门的苏轼时,谪迁黄州暂寓承天寺的张怀民一定无法想象,自己在近千年后还能当上互联网“顶流”:有人不信东坡先生的“一面之词”,认定怀民就是被熬夜党吵醒的“受害者”;有人回忆起强忍困意陪朋友“潇洒”的经历,与怀民隔空共情…… 对古诗文及其作者的“玩梗”和“二创”,今天的人们或许早已见怪不怪。从骑摩托、打篮球,无所不能的“大忙人”杜甫到“巴山楚水凄凉地,Responsibility”式的“中西合璧”,网友们乐此不疲,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拼贴出层出不穷的网络名梗。 玩梗何以青睐古诗文?一方面,自孩提时代就开始耳濡目染,使得那些经典名篇早已成为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也成为谈笑间足以不言自明的集体语境。另一方面,深植于古诗文中的文人审美与志趣,在书本和课堂中往往以严肃面目示人,这恰恰与被解构后产生的诙谐幽默形成极大反差,让网友的“二创”更有成就感。张怀民走红的原因,当然也不外乎这两点———文人墨客的夜游雅兴被娱乐式解读,加之学生时代要求的全文背诵让“睡不醒的怀民”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也要看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博君一笑的解构狂欢。调侃之余,也有不少人认真分享真实经验和内心感受。有网友写道“我愿意相信他们那时是即使失志却依然浪漫的人”,人们或是钦佩二人在人生失意、饱尝“故人不复通问讯”的凄苦之时,仍能以闲人自居乘兴出游的豁达;或是羡慕苏轼能拥有张怀民这样一位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打扰”、分享喜怒哀乐的“神仙挚友”。经历过人生的起落曲折,经历过深夜无眠却无人诉说,曾经年少时囫囵记下却未细细品读的文字再次涤荡在心头,思绪越千年酿成迟来的感悟,在当年明月朗照之下,人们的心意得以与古人相通。 不止是张怀民。近些年,“那些年读过的语文课文”等相关话题屡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畏难心理作祟时,想起“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励志;陷入迷茫踟蹰不前时,想起“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旷达;竭尽全力求而不得时,想起“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释然……站在人生的关口回望,当下的许多境遇在记忆里的课本中,总能有所映照。那些词句中所凝练的内涵,就像一枚时间的“回旋镖”,在多年后伴随着阅历的增长与岁月的沉淀,再次击中我们的内心。 寻找回味“张怀民”,某种意义上,也是在那些隽永的文字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竹杖芒鞋”,以便迎着现实中那些不可避免的一蓑烟雨乐观前行。 (摘编自成森《被苏轼“叫醒”的张怀民,为啥在今天出圈?》) 材料二: 当地时间周四(11月28日),澳大利亚通过了对该国16岁以下人群实施社交媒体禁令的法案。接下来,科技公司必须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未成年用户访问社交媒体服务,否则可能将面临近5000万澳元(约合320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 根据澳大利亚一些声音,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理由是“社交媒体可以成为欺凌者的工具、同龄人压力的平台、焦虑的推手、诈骗者的工具”。做出这一决定的地方也不只澳大利亚,包括法国和美国部分州在内的一些地区此前已通过相关法规,限制未成年人在未经父母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