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 *琵琶行并序 基础过关练 一、教材衔接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琵琶女弹奏技巧的娴熟。 C.“间关”两句写出琵琶乐音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的特点。其中“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利,与“难”相对。 D.由“冷涩”“凝绝”到“暂歇”描绘了声音由迟缓低沉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绵邈,意味无穷。 2.下列全是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3分)(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面两副对联都是有关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只填写序号)(4分) ①枫叶四弦秋 ②浔阳千尺水 ③勾留江上别离情 ④怅触天涯迁谪恨 (1)上联: 下联: ①堤建西湖 ②心在苍生 ③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神归东洛 ⑤笔诤时政 ⑥万户争传新乐府 (2)上联: 下联: 4.下列对《琵琶行并序》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中“丝竹”运用了借代修辞,诗人用终年听不到音乐来表现贬谪生活的苦闷。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却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朝夜两时,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借巨大的落差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运用反问和借代修辞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以前的各种诗体一般称为古体诗。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唐以后也有诗人写古体诗,有“歌”“行”“吟”等体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B.古体诗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短歌行》是四言,《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 C.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中间两联(颔联与颈联)讲究对仗。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句句皆律,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词牌指词调格式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2023全国乙)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2)(2022全国乙)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表现出诗人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苦闷。 (4)《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5)《琵琶行并序》中,当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她的态度是“ , ———;而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 ———。 (6)《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后出场的诗句是:“ , 。” (7)《琵琶行并序》中运用比喻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