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2:第六单元 4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课标要求] 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出卷网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1)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 (2)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 (3)派兵南下,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 2.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革命党人被迫应战。 (2)过程: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革命党失败。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名师指津] “二次革命”的性质 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 出卷网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深化探究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用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袁世凯 材料三 见右图 思考 (1)据材料一,辛亥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袁世凯制造“宋案”的原因。 (3)宋教仁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实行议会政治,建立真正的共和国。 (2)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维护独裁统治。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3)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封建势力依然十分强大;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无法在中国真正实施等。(言之有理即可)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使帝制程序合法化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操纵炮制出新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②组织“请愿团”,请求变更国体,制造“民意”借口。 ③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也大造复辟舆论。 (4)操纵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洪宪帝制”确立 ①袁世凯下令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②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教材互补] 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以国民党为核心的国会进步人士决心制定一部合 出卷网乎理想的宪法,抵制袁世凯专制。袁世凯却釜底抽薪,先后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代议共和制被破坏殆尽。(岳麓版) [教材互补] 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来约束袁世凯,从而把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轨道。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人民版) 2.护国运动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2)经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③蔡锷等人策划领导护国运动。 (3)结果 ①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后在忧惧中死去。 ②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拓展延伸]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是保皇派的代表人物。辛 出卷网亥革命后,梁启超积极地投身于反对复辟帝制的活动,这充分说明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深化探究 材料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 出卷网迫不得已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夫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孙中山资料选集》 思考 (1)针对袁世凯不断破坏共和的行为,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