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467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2)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903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
  • cover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2:第六单元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课标要求] 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预习导学.TIF" \ MERGEFORMATINET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 (1)1913年,于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2)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进行“善后大借款”。 2.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武力镇压革命党。 (2)过程: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进行,革命党失败。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名师点拨]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斗争,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洪宪帝制” (1)解除议会制对帝制的束缚 ①1913年10月,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 ②1914年,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 ③炮制《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2)寻求帝国主义支持:1915年,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大造帝制舆论 ①组织复辟帝制的“筹安会”和“请愿团”。 ②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大造舆论。 (4)操纵国体投票:获得“全票拥护”君主制的结果。 (5)建立帝制 ①袁世凯下令将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②“洪宪帝制”的出笼,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潮。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②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③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2)经过 ①1915年底,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 ②贵州、广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3)结果: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最终忧惧而死。 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原因:“府院之争”,政局混乱。 (2)经过:张勋借“调停”为名,拥溥仪复辟。 (3)反复辟斗争 ①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②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 (4)结果:段祺瑞重新执政,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名师点拨] 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违逆历史发展潮流的行为都是注定失败的。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2)经过 ①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 ②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举兵北伐。 (3)结果:护法运动失败。 (4)评价 ①显示了孙中山坚持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②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恢复起来,中国仍处于列强支持下的军阀纷争局面。 [名师点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北洋军阀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斗争的中心是维护民主共和,是革命派为保卫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同步\\高二下\\创新设计\\(历史)人教版 选修2\\课堂讲义.TIF" \ MERGEFORMATINET 主题 维护共和的斗争 1.“二次革命”的性质 是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激化的情况 出卷网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哪些相同点 (1)背景相同: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2)目标相同:都反对北洋军阀政府。 (3)方式相同:都进行武装斗争。 (4)性质相同:都是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5)作用相同: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张红\\f\\2015幻灯片原文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