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468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3)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295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
  • cover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学案   只是互动  知识点一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专权:对内制造“宋教仁案”;对外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进行“_____”。 2.二次革命: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结果失败。  知识点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 (2)1913年10月,当选为“正式”大总统。 (3)解散国民党和着手取消国会。 (4)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5)炮制《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继任者由总统提名。 (6)1915年,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7)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2.护国运动: (1)起因: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2)过程:孙中山发表《_____》,梁启超发表《_____》,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 (3)结果:袁取消帝制,不久死去。  知识点三 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 1.张勋复辟: (1)原因: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_____的混乱局面;黎元洪与段祺瑞展开“_____”。 全品学练考 ? 新课标·高中历史 选修2 出卷网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听课手册(2)结果:失败。 2.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破坏共和,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2)方式:借助西南军阀力量。 (3)结果:失败。 (4)败因:无群众基础;无自己的武装;西南军阀的排挤。   探究提升  探究点一 二次革命(1913年) 1.原因:袁世凯专权。 ①对内:制造“宋教仁案”、镇压革命党人。 ②对外:进行“善后大借款”。 2.结果:失败。 3.失败原因:革命党人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例 1———宋教仁案”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解析】 B———宋教仁案”是国民党领袖宋教 出卷网仁为了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而同袁世凯在国会里进行政治斗争,最后宋教仁被袁世凯刺杀。所以,其实质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之间的矛盾。  探究点二 护国运动(1915—1916年)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1)强迫国会选其为“正式”大总统(1913年)。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3年)。 (3)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1914年)。 (4)接受“二十一条”(1915年)。 (5)制造帝制舆论(1915年)。 (6)操纵国体投票,获“全票拥护”(1915年)。 (7)改年号、登基(1916年)。 2.经过: (1)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1915年)。 (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3)蔡锷等人武力讨袁。 (4)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6年)。 3.结果:袁世凯取消帝制,在忧惧中死去。 例 2 按时间先后排列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 ①炮制《总统选举法》 ②炮制《中华民国约法》 ③解散国民党 ④下令改“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解析】 D 本题考查的是袁世凯一步步复辟帝制的先后活动。③是1913年,④是1916年,其余两个是1915年。  探究点三 张勋复辟 1.背景: (1)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2)府院之争。 2.经过: (1)舆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2)武力: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京。 3.结果:复辟失败,黎元洪下台,段祺瑞重新执政。 4.认识: (1)复辟帝制发生原因: 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封建势力、封建意识仍然存在,构成了帝制复辟的社会基础。 ②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执行。 ③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 (2)迅速失败原因: ①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