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72688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1465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同步
  • cover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  )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 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 答案 C 解析 在北魏初期,官吏没有俸禄,他们全靠贪污和搜刮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孝文帝下令实行俸禄制,百官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2.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  )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 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 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④政府的收入增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应从其目的、内容和结果上理解其作用。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三长制。三长的职责不包括 (  ) A.检查户口 B.征收租赋 C.监察官员 D.推行均田制 答案 C 4.北魏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  ) 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租调制 答案 C 解析 北魏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三长制,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 5.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侧重点是 (  ) A.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B.迁都洛阳 C.移风易俗 D.汉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前期改革内容,注意孝文帝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的支持下进行的,主要是建立新制度,以取代旧制度。 6.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孝文帝强调洛阳地理位置“均天下所据”“制御华夏”。 能力提升 7.某班同学在对右图中文官俑研究后得出了如下四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鲜卑族是一个善于骑马作战的民族 B.北魏确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 C.文官俑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的特点 D.孝文帝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鲜卑风俗 答案 C 解析 图中文官俑身披长袍,与汉族服饰无异,这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8.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  )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 答案 B 解析 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通婚,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鲜卑族和汉族两族的利益和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有利于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北魏孝文帝认识到鲜卑族的落后,企图通过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变这种局面,稳固鲜卑族的统治。而汉族文化的实质是农耕文化。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