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8262

写作训练(4份打包)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4次 大小:147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写作,训练,4份,打包,统编,高中
    写作训练 学习辩证阐释经典语句 名句阐发类议论文是议论文写作中独具特色的类型,它可以是对名言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说明;也可以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文化经典名句进行新的阐释,给出新的理解,得出新的启发,兼具时代性和思辨性。 阐发类文章写作应有“原句·原解”“原句·新解”“新解·新阐释”三个步骤。 原句·原解———要准确把握名句的语境义。写这类议论文不能脱离名句所在的语境,更不能在曲解原意的基础上搞“创新”。 原句·新解———要有问题意识。就是说我们可以追问,孔子为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不说“己所欲,施于人”呢?因为这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我们要尊重人们不同的兴趣、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能以己度人,或强加于人。 新解·新阐释———要结合新背景给出新看法。当代价值观念和古人崇尚的道德观念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要引导学生找准结合点,分析新的时代特点,或正面阐述或进行观照和反思。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进行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写作训练 学习辩证阐释经典语句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名句阐发类议论文作文题。学生写作时要过好三道审题关。一是审材料。材料第一个句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要扣住关键词“人生的启迪”,“人生的启迪”即人生道路的启发,为人处世的道理。第二层要扣住关键词“有些语句”“辩证思考”“新的角度”等。“有些语句”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可以有新解,“辩证思考”则告诉我们因为时代变迁有些名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有新的解释,“新的角度”则说明我们要从不同的方向来进行观照和反思。 二是审任务。“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规定了名句的选择范围,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以是自己从第二单元中挑选出来的。学生要找到自己有话可说,能够阐释清楚逻辑关系的名句。 三是审要求。“准确理解”,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名句内涵和其当下意义,告诉人们该如何取向,重点抓住“怎么做”。“自选角度”,要求找到一个最触动自己、最适合写的角度,既要与众不同又要言之成理,这样写出来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参考立意] 1. 己所不欲,不一定不能施于人。 2. 智者自知,是谓大明。 3. “智”以观人,“明”以窥己。 4. 青年当弘毅,任重而道远。 5. 自知者方可知人。 6. 格物致知,明理知身。 [参考例文]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老子曾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意为:欲走千里之远,还需从头跨越。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欲行大事,需从细微做起,需要脚踏实地。老子所言,其旨在于“始”和“足下”。 老子为何要强调“始”?“始于足下”是努力的开始,是梦想的起点。即使再近的路,你不去迈开脚步也无法到达;再低的山,你不去攀爬,也无法登顶。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实现的资本,否则,空喊口号、空谈梦想,而未覆一篑,毫无实干;或者脑门一热,努力了一段时间,而未成一篑,只会贻笑大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曾告诫人们: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开始往往是最难的一件事,因为我们经常会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为了“始”,我们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