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025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2019)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设计制作主题活动三 创意玩具DIY

日期:2025-09-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61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小学,上册,玩具,创意,主题活动,设计制作
  • cover
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册 《创意玩具DIY》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 “玩中学、创中学、做中学” 为核心理念,立足四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特点,将 “玩具 DIY” 与生活实践、本土文化深度融合。遵循 “观察 — 构思 — 制作 — 优化” 的实践路径,从学生熟悉的玩具入手,引导他们发现传统玩具的乐趣与不足,进而主动参与创意改造与制作。 教学中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通过 “玩玩具 — 想创意 — 做玩具 — 评玩具” 的递进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简易玩具的制作技巧;同时融入新疆地域文化元素,如借鉴哈萨克族毡房造型、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纹样等设计玩具,既激发创意灵感,又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此外,注重 “过程性探究”,鼓励学生在制作中试错、在合作中互助,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玩传统玩具与 DIY 创意玩具的对比,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与创意的价值,认识到 “废旧材料能变宝”,激发动手实践的热情,树立 “生活处处可创造” 的意识。 责任担当:在小组合作制作中,主动承担材料收集、部件制作等任务,认真完成分工,尊重他人创意;在使用工具时遵守安全规范,养成 “安全操作、节约材料” 的责任意识。 问题解决:能观察玩具的结构特点(如传动方式、造型设计),结合材料特性与自身能力,解决制作中遇到的小问题(如玩具部件不牢固、无法灵活转动等)。 创意物化: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具体的玩具作品,能运用废旧材料(如纸盒、瓶盖、吸管等)进行剪、粘、拼等操作,尝试在玩具中融入新疆元素(如毡房造型的收纳玩具、艾德莱斯纹样的陀螺),提升创意表达与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玩具特点,构思有创意的 DIY 玩具方案(如功能改造、造型创新);能运用废旧材料与简单工具,动手制作出具有基本玩法的创意玩具;在制作中融入个人创意或本土元素。 教学难点:如何平衡玩具的 “创意性” 与 “可玩性”,使制作的玩具既新颖又能正常使用;在制作中解决 “结构不稳固”“部件衔接不当” 等实际问题;将新疆地域元素自然融入玩具设计,避免形式化。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玩具里的‘小秘密’” 1.玩玩具,谈感受: 教师准备多样玩具(含传统玩具与新疆特色玩具):陀螺、纸飞机、哈萨克族 “打嘎嘎” 玩具(木棍与木块组成)、维吾尔族手工小布偶。分发给各小组,让学生玩 5 分钟后分享:“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好玩在哪里?有没有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 学生分享示例:“我玩的陀螺转得不稳,要是能让它转更久就好了”“‘打嘎嘎’的木棍太滑,不好抓”“小布偶的花纹很好看,但不能动,要是能做个会跳的就好了”。教师将 “改进想法” 记录在黑板上。 2.对接教材,明确主题: 出示教材 “创意玩具 DIY” 情境图:图中展示学生用废旧纸盒做 “汽车”、用瓶盖做 “陀螺”、用吸管做 “吹吹乐” 的场景,旁边有学生对话 “用快递盒做的玩具车,还能装小零件呢!”“我给陀螺画了好看的花纹”。 教师:“教材里的小朋友用身边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有趣的玩具!它们不是买的,是自己‘DIY’的 ———DIY 就是‘自己动手做’。今天我们就走进《创意玩具 DIY》,用双手把普通材料变成好玩的创意玩具。” 设计意图:通过 “玩玩具” 激活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然发现玩具的可改进之处;结合教材情境图,展示 DIY 玩具的多元可能,明确 “变废为宝、创意改造” 的主题,为后续制作铺垫。 新知探究 ———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1.教材内容聚焦,拆解玩具结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玩具小课堂” 板块: 板块 1:“玩具的基本结构”——— 以 “纸飞机” 为例,拆解为 “机身、机翼、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