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祝福 鲁迅 (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Lution)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 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关于祝福 : “祝福”也叫“谢年”,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寒暄 间或一轮 忌讳 呜咽 咀嚼 炮烙 朱拓 踌蹰 一瞥 祭祀 诡秘 醉醺醺 xuān jiàn huì yè jǔ jué páo luò tà sì guǐ mì xūn chóu chú piē 本文生难字 荸荠 渣滓 窈陷 蹙缩 牲醴 俨然 驯熟 草窠 歆享 蹒跚 bí qi y o cù l zǐ kē xīn y n pán shān xùn 朱拓:用朱红的颜料从碑刻上摹印下来的文字或图形。 间或:偶然,有时候。 悚然:害怕的样子。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 词语释义 谬种:坏东西;坏蛋(骂人的话);指荒谬错误的言论、学术流派等。俨然:形容很像。 尘芥堆:垃圾堆。芥,小草。 形骸:人的形体。 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扁圆形,皮赤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食。 歆享:神灵享用祭品。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任务一:初步感知,情节结构梳理 小说的叙述顺序有以下几种: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 倒 叙作用 1、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情节安排) 2、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表现主题) 回 忆 回忆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祥林嫂凄然死去(3-33) 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 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2) 倒叙 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营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小说情节概括 小说结构梳理: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的结局,然后再叙述她的生平经历。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