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问题与运算(一)》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问题与运算(一)》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 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和认识小括号等。 (三)学生认知情况 “加减混合运算”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经历自主探索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的过程:认识小括号,能正确地进行 10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探索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能进行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数学思维和数感 3.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利用连加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利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连减和有小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答“猜一猜”的问题。 5.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三个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连减和有小括号算式的顺序。 2.能自己设定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连加运算的算理,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本单元教材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特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选择了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先鼓励学生自主解答,而后在充分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总结、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习计算方法。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问题与运算(一) 连加运算 1 加减混合运算 1 连减、认识小括号 1 综合应用 1 套圈游戏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连加运算 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任务一: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过程,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1.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 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