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4370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84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试卷,语文,月月,学期,学年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1分) 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胡为乎泥中?(《式微》) (2)挑兮达兮, 。(《子衿》) (3)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两句“_____,_____”描写渔人刚刚发现桃花源,虽然走得并不远,但是眼前却一下子开阔起来。 (4)《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5)在幻想中得到心上人,想象和她结婚时的热闹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关雎》) (6)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描写桃花源在暮春时节草美花纷的桃林美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yǒng( ▲ )跃 登( ▲ )时 震 hàn( ▲ ) páng ( ▲ ) bó( ▲ ) 3.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 B.《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 C.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D.天启壬戌,即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安国寺记① 苏 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②,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③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④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⑤自落,表里翛然⑥,无所附丽⑦,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 (选自《苏东坡集》卷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本文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抒情表意的文章。②魂魄:心思。③陂(bēi)池:池塘。④罪垢:指罪孽。⑤染污:烦恼。⑥翛(xiāo)然:自由超脱的样子。⑦附丽:依附。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凄神寒骨 凄:使……凄凉 B.性不足以胜习 胜:美好 C.间一、二日辄往 间:间隔 D.卒谢去 卒:最终,终于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 A.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 B.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 C.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 D.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的作者都遭到朝廷贬谪,但甲文抒发了作者内心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乙文作者保持了豁达从容的心态。 B.甲文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 C.乙文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安国寺周边的景观,表现了自己去寺中读经思过的感慨。 D.乙文第一段交代了来安国寺的原因:因为得罪了皇帝,皇帝贬他到安国寺自省反思。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