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23 课《黄继光》(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借助“英雄墙”,在课后为黄继光制作“英雄画像”,深入感受人物品质。 语言运用:认识“役”“屡”等 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会写“战场、持续”等20 个词语。 思维能力:能通过资料搜集,了解课文相关背景知识;借助示意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审美创造:能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联系描写敌军火力猛烈的句子,开展合作学习,在圈画、批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联系描写敌军火力猛烈的句子,开展合作学习,在圈画、批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品人物言行,悟人物品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还制作了“人物名片”,你看,我们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黄继光》。 一、揭题,预习反馈,初解背景 (一)初识英雄,齐读课题 课文预习过了是吧,知道黄继光是谁吗?请你来叫叫他的名字。 (二)预习反馈,了解背景 1.展示预习单 预习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你看(ppt 展示学生的预习单)老师把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发现大家最多关注的是这几个问题:(泡泡语出示提问学生姓名) 2.预设提问:(1)什么是抗美援朝战争? (2)什么是上甘岭战役?(3)什么是 597.9 高地? 3.教师相机补充:(1)联系电影《长津湖》聊一聊抗美援朝战争;(2)上甘岭战役:战斗持续了 43 天,中国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 59 次,志愿军共击———联合国军”900 多次冲锋。(3)597.9 高地: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两大高地之一,占领了高地,就能居高临下,控制周边的大片地区。 (三)教师小结 提示:同学们,通过课前的自主搜集资料,我们解决了不少原先不懂的问题,同时也看到这一场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二、初读,借助图示,整体感知 (一)结合示意图,梳理英雄事件 1.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英雄黄继光的什么事迹?完成示意图上这三个空格。(黑板呈现示意图) 预设:坚决请战 顽强战斗 壮烈牺牲(答案多元化) 2.板贴呈现示意图 提示:学生在示意图上书写,教师巡视,给部分学生发磁贴,学生在磁贴上书写后贴到黑板上。 (二)辨析示意图,梳理战斗过程 关注:学生答案的多元性与适恰性,鼓励多元表达,并在不同磁贴的比较中思辨。 勾连: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根据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谁能借助这张图,说一说课文写了黄继光的什么事迹? 三、合作,品读言行,感受品质 导语:哪些地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来感受人物品质(出示篇章页)。 (一)聚焦语言、动作,感受英雄气概 1.出示学习提示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批注在句子旁边。(ppt 出示“学习提示”)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 (二)小组汇报交流,感悟英雄品质(学生书本投影展示交流)预设小组汇报一:语言描写 1.关注“坚定地说”,体会黄继光坚定的决心 提示:用了之前学过的抓关键词体会的方法,体会到了黄继光的坚定,(学生书写板书) 2.关注“愤怒地注视”,联系上文,从“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要在黎明之前夺下”“屡次突击”“雨点还密”“压了回来”等词句中体会阵地战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艰巨。 提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黄继光的临危受命、不惧艰险。 引读:时间如此紧迫,任务如此艰巨,但我们的英雄黄继光依然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 3.指导朗读,读出黄继光的愤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