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36515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867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高一必修上 中国现代散文《荷塘月色》 古代:上古到1840 近代:1840———1919 现代:1919———1949 当代:1949———至今 文体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涵盖宽广,相对韵文而言 散文、诗歌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写人散文、状物散文 …… 现代(民国)散文概况 文研会:文学研究会的简称,1921年1月成立,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团,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有叶圣陶、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人。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为代表。 杂文:鲁迅 投枪匕首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走近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学者,散文家。 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原籍浙江绍兴。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的诗坛。 作者简介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1921年12月31日,欢送俞平伯赴美国考察时在杭州合影。右起:俞平伯、朱自清、叶圣陶、许若昂。 1939年8月,朱自清与夫人陈竹隐、三子朱乔森、幼子朱思俞(前右)摄于昆明翠湖公园。 1948年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至第四人为朱自清、余冠英、李广田、许维遹。 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à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 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订正字音 自学质疑 文章结构? 行踪?情感? 课文结构 不静 求静 得静 出静 出门 小径 荷塘 进门 外 线 内 线 现实世界 审美(理想)世界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思考问题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出家门 观荷塘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赏四周 踱小路 不宁静 寻宁静 得宁静 出静 明线:行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现实世界 审美(理想)世界 文学(语文)让我们发见生活之美,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觅得诗与远方,求得心灵的宁静。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闲眠静听洗尘心(白居易) 现实世界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政治说 情感说 生活琐事说 作者并没有沉溺在“不宁静”的负面情绪中,而是“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想法排遣……(我们呢?) 先声夺人,可谓文眼 吸引读者,做好铺垫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在理想世界中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 课文背景 审美(理想)世界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荷塘月色 (4)风拂莲叶图 (5)月照荷塘 (6)荷塘四面图 (7)江南采莲图 视通荷塘 思接千载 余光中:朱文用喻太多 博喻 (一)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二)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四)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五)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六)月光如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