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远离故土的游子是孤寂的, 爱人远在天涯难以相守是痛苦忧伤,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莫过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来到东汉末年, 跟随诗中的主人公, 一同感受这份质朴真挚的感情! 两无亿(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司马相如 卓 文 君 一别之后, 两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 谁知过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字无可转,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需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门,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深沉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涉江采芙蓉》就反映了游子思乡的痛苦。 忧 伤 再读诗歌,请你从诗中找出诗眼。 (诗眼:作品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主旨所在) 你认为这首诗美吗?美在哪里呢?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江”“芙蓉”“兰泽”“芳草” 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营造怎样的氛围?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表达出诗人高雅的情怀,纯洁、美好的感情。 轻松愉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 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芙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芙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芙蓉”与“夫容”谐音,更能突出女子思念丈夫的心情。 古人采摘香草赠亲友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忧思的对象———远道之人。在结构上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相思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哪些词语最能传达出主人公的情感? “还顾” 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心情。 “漫浩浩” 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迷惘惆怅 涉江采芙蓉 纵使江水溅湿了衣衫,我依然要采得江中那最美丽的莲。这淡雅的莲花,挺拔的枝叶,像极了你———我远方的爱人,记得我们曾许下的诺言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你的思恋,一天又一天,莲花开落,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日渐凋零,却依然不见你那熟悉的面庞。 为何我回望故乡的双眸这样氤氲?归家的路途遥遥无尽,时光在这条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