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1146

第4章 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023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数学,八年级,教版,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第4章 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按边分 按角分 三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一、三角形 3.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三条高或其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如图①. 中线: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重心),如图②. 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图③. 图① 图② 图③ 4.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 (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1. 命题 2. 逆命题 (1) 定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 (陈述句) 叫作命题. 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结论,并将结论改成条件,便可以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 (2) 结构形式: 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二、命题与证明 (3) 表达形式: 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4. 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1) 画出图形;(2) 写出已知、求证;(3) 写出证明过程. 正确的命题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为假命题. 3. 真命题和假命题 5. 反证法的步骤 (1)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 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 (3)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三角形的稳定性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角边角 边边边 边角边 角角边 依据:边边边 三、全等三角形 2.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 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3. 作三角形 (1) 根据 SAS、ASA、SSS 作三角形; (2)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四、用尺规作三角形 1. 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 2. 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轴对称图形 三线合一 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60° 60° 60° 有两个角相等(等角对等边) 三边相等 三个角都是60°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 五、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 3.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 A B C D E 例1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 cm,2 cm,4 cm B. 4 cm,6 cm,8 cm C. 5 cm,6 cm,12 cm D. 2 cm,3 cm,5 cm B 考点一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A. 1 + 2 < 4,不能组成三角形; B. 4 + 6 > 8,能组成三角形; C. 5 + 6 < 12,不能组成三角形; D. 2 + 3 = 5,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 B. 1. 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8,则该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5 B. 10 C. 11 D. 12 B 2. 有 3 cm,6 cm,8 cm,9 cm 的四条线段,任选其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最多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C 针对训练 例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6,其一边长为 6,则另两边长为 . 5,5 或 6,4 【解析】由于题中没有指明边长为 6 的边是底还是腰,∴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 6 为底边长时,腰长为(16 - 6) ÷2 = 5,这时另两边长分别为 5,5;②当 6 为腰长时,底边长为16 - 6 - 6 = 4,这时另两边长分别为 6,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