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3445

24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37199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 2.积累词语,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故事的寓意,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狮子和蚊子》这两则外国寓言。然而在我们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很多诙谐幽默的寓言故事,比如《坐进观天》《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画蛇添足》等。 课 堂 导 入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作 家 作 品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计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此书是博采众家学说之所长,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因此后人称它为杂家著作。 该书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内容的理论体系,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作 家 作 品 写 作 背 景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容易陷入误区。 整 体 感 知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课文朗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于是就要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挖了水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打水浇田。溉,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住,停留。 疏通文意 待,等到。 挖掘、开凿。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情(使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道:“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听到/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知道,听说。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的消息。 疏通文意 令:命令、派遣。 对:回答。 国都 讲述 使听到 消息 像这样 不如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起因、经过、结果、结论/开端、发展、结局)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合 作 探 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